当前位置:首页 > 初中 > 初中知识点 > 语文 > 上海中考作文评分标准|名师上海中考作文点评:有文学意味和情义

上海中考作文评分标准|名师上海中考作文点评:有文学意味和情义

2018-12-05  来源:语文  点击:

【www.83823.net--语文】

今年上海中考首场考试语文科目的作文题目是:《就这样,埋下一颗种子》。两位上海语文教学名师,他们发表了一些上海中考作文点评

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、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赞叹:“今天的作文题出得好!”

黄玉峰认为,题目中的“种子”代表了一切因为今天的细小行为而对未来产生巨大影响的事情。这其中包含了发展的过程,也包含了因果关系,蕴含一定的哲理。同时,“种子”是一个形象有趣的概念,而“种子埋进土里”,是一个鲜明生动的画面。对于学生来说,具象的题目相对而言更容易引发写作的兴趣,也更容易写。

黄玉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今年的作文题可以比喻和联想的角度有很多,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散。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孩子教育无小事,善的种子结善果,恶的种子结恶果。”他说,比如今天埋下读书的种子,未来可能收获一个精神丰富、博学多才的人生;今天埋下善良的种子,未来可能给社会带来温暖和阳光;今天埋下戾气的种子,家长打骂孩子,可能会在孩子心理留下无法磨灭的阴影;今天埋下污染的种子,将来可能得到的是自然和愤怒和人类的灾难……当然对于种子的收获,不一定要有具体的体现,可以只是体现出一种倾向性。一个讲座、一次谈话、一本书,种种生活中微小的事物,都可以切入来写,深入浅出,就容易写得动情。

黄玉峰还说,这个题目虽然好写,也能拉开距离。它考查到学生平时的积累,需要有真实的感触。谁写得细,写得形象,看得深远,谁的文章就更好。

“这个题目我看到的时候是很欣喜的。”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、上外附属双语学校科研室主任樊阳也表示,因为现在中考、高考的作文是大家议论的热点,在无形当中对大家认识教育、认识语文教学,以及反思一些社会问题都是有意义的。

樊阳认为,从出题的角度来说,比较前两年的作文题,今年的题目情感更加含蓄,也更有文学意味和情义、富于思维的含量。他表示,这个题目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,实质上是引发大家去进行思考。

樊阳从教育的角度来举例说明:教育需要播种和耕耘,不能一蹴而就、即刻开花结果,而是需要一个过程。其实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埋下一颗种子,经常性地,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埋下种子的过程,而非种子长出的花叶和果实。种子能长成什么样子,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,比如说土壤、阳光、水分、播种的时机……埋下种子后,没有人能保证它生根发芽,而尽管如此,我们还是要努力去播种。如果过于看重结果,社会风气就会显得功利,而教育是特别不能功利的。从立意角度来说,这个题目能引发学生、教育工作者,以及所有人,去关注教育的本质,关注成长的本质。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是终身的,而不是仅仅随着几次重要考试结束的。这不仅仅是对孩子,也是对成人的启示。教育需要不断进行播种,人需要不断学习新的东西,进行新的创造,这也是生活的本质。

樊阳说,上午的语文考试结束后,他得到了一些学生的反馈,“他们都是很开心的”。

这个作文题出得很合适,符合中考的特点,因为它让所有的同学都有内容可写,本身也具备一定的选拔功能,能让有写作特长的同学有发挥的空间。

“我们的作文应该反映学生的生活,反映他们对生活的观察、认识和思考。”学生们在生活中做了很多的事情,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其他方面,带着一定的期望去做事情,实质上都是在埋下一颗种子。所以,从比较浅显的角度来进行写作也可以符合题意,就是说这个题目能让所有学生都能有话说。同时,也能让一部分学生去做深入的思考,为什么是“就这样”,为什么是埋下“一颗”,为什么用“种子”这个寓意,能体现思维深度的作文会脱颖而出。

上海中考作文点评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,不知道大的作文立意是否符合要求呢?

如果各位长和考生希望接受手机端的实时提醒,不防关注“zhongkao51edu”官方中考微信公众号,我们会不定时的为大家推送相关内容哦!!!
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83823.net/cz/11620/

转载申明:爱上学习网,欢迎分享,转载请注明出处!

相关搜索

生活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