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

1)项目背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,测量手段越来越自动化,数据采集(获取)方式向数字化方向发展,测量数据急剧增加,数据处理也更加科学与复杂,对测量成果的存储管理、供应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传统的以纸为载体的文本保存成果模式,对成果的充分利用及加工极为不便,并且难以长期有效存放这些成果,基础测绘成果更新也对这些资料的管理、提供与使用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。建立功能齐全、性能良好、界面友好、使用方便的大地测量数据库系统,不仅能实现对成果的长期、安全、可靠地保存与管理,而且以先进的手段全面替代旧的文本资料查阅与使用方式,更好地满足经济建设、科学研究等不同用户对资料的使用要求。为此××省测绘局决定立项研究开发××省大地测量数据库系统。2)目标和主要功能针对大地测量数据管理和应用分发需要,完成大地测量数据库建设,系统要做到数据齐全、功能完备、安全可靠、性能优良、使用方便、界面美观、响应速度快,随着技术的发展利于更新维护。系统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:成果检索功能,数据处理功能,统计、报表及绘图的输出功能,数据库的管理、更新及维护功能。3)资料收集(1)三角点资料各一、二等三角点绝大部分参加了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,其他各有关测绘部门为了各自的使用目的,依据当时细则,在本区境内进行了局部区域的三角测量,并由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进行了严密平差计算,求得1980西安坐标系的精确坐标。(2)水准点资料自1976年以来,国家测绘局、总参测绘局、国家地震局和求利都等多家单位经过十多年的努力,完成了全国一、二等水准网的布测工作。国家一、二等水准网数据处理工作分别于1985年和1990年完成。通过全国一、二等水准网布测和整体平差,建立了新的高程基准——1985国家高程基准。××省一、二等水准路线长度为×××公里,路线条数为×××条,点数为×××点;三、四等水准路线长度为×××公里,水准路线条数为×××条,点数为×××点。4)问题(1)本案例收集的大地测量数据资料是否充分?(2)设计大地测量数据库时各类数据如何存储?如何建立各类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?(3)简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支撑环境。(4)简述大地测量数据库的设计流程,绘制设计流程图(技术路线图)。(5)逻辑模型设计是由实体联系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。表1-15给出了GNSS点位的逻辑模式,有何不妥之处?

答案解析

(1)本案例收集的大地测量数据资料是否充分?

①本案例收集的大地测量数据资料并不充分。大地测量数据是大地测量数据库的核心,一般应包括参考基准数据、空间定位数据、高程测量数据、重力测量数据、深度基准数据及其元数据,每类数据主要包括观测数据、成果数据及文档资料。

②大地测量数据内容。

a.参考基准数据:包括大地基准、高程基准、重力基准、深度基准等数据。

b.空间定位数据:按数据不同阶段分为观测数据、成果数据及文档数据;观测数据主要包括仪器检验资料、外业观测数据;成果数据主要包括三维坐标成果、GNSS点之记(属性)、GNSS测量基线成果、天线高信息、参考框架转换参数、GNSS网概要信息;其文档资料主要是指各阶段形成的各种技术文档资料。

c.高程测量数据:观测数据主要包括原始观测数据、观测手簿、外业计算资料和仪器检验资料等;成果数据主要包括水准点成果、水准点点之记、水准路线信息和测段信息。

d.重力测量数据:观测数据包括绝对重力测量观测数据和相对重力测量观测数据;成果数据包括绝对重力点成果、相对重力点成果及重力点点之记等。

e.深度基准数据:沿岸海域的理论最低潮位数据,深度基准与高程基准之间通过验潮站的水准联测数据。

f.元数据:是大地测量数据内容、质量、状况和其他特征的描述性数据,主要包括识别信息、参考基准信息和质量信息。

(2)设计大地测量数据库时各类数据如何存储?如何建立各类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?

①按数据不同阶段大地测量数据分为观测数据、成果数据及文档数据。

a.观测数据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组织方式,一般按控制网、数据内容进行分类组织,以数据文件为基本单位进行存储。

b.成果数据按成果类型进行分类,按控制网进行组织,以点为基本单元存储。

c.文档资料按控制网、文档技术类型进行分类组织,以文件为基本单位进行存储。

②各类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建立。

a.通过控制网、控制点等作为关键字建立观测数据、成果数据、文档之间的逻辑关系。

b.成果数据以点为基础。按照网、线建立控制点之间的逻辑关系。同一成果的不同内容之间应建立逻辑关系,如控制点成果与点之记之间应通过点的唯一标志建立逻辑关系。

c.大地控制网、高程控制网和重力控制网之间存在重合点时,应以控制点为关键字建立重合点之间的逻辑关系。对于同一控制点具有多期成果时,应建立多期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。

(3)简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支撑环境。

①主要功能。主要功能包括数据输入、数据输出、查询统计、数据维护、安全管理。

②支撑环境。包括服务器设备、存储备份设备、外围设备、网络环境。

(4)简述大地测量数据库的设计流程,绘制设计流程图(技术路线图)。

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可分为需求分析、概念模型设计、逻辑模型设计、物理模型设计、数据库安全设计。

设计流程图见图1-3。

(5)逻辑模型设计是由实体联系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。表1-15给出了GNSS点位的逻辑模式,有何不妥之处?

该关系模式缺乏规范化,存在冗余问题、修改困难、插入问题和删除问题。

①冗余问题:一个控制点可能有多次观测,其点位信息(点名)只有一个,在该模式中会不断重复,而厂家信息也同时有大量重复。

②修改困难:由于表格中有大量的重复,某个属性变化,就要修改所有对应元组;忘记或漏改一项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,如点的坐标出现更新,必须更新对应元组(行)所有内容。

③插入问题:插入一个元组必须全部属性都有确定值。如果某厂家还没有提供接收机参与,则不能将厂商的有关信息如编号、名称和地址放入数据库。

④删除问题;是插入的逆问题。由于存在多余的数据依赖,或者说不够规范,删除某个元组的信息时,结果失去了关于某个属性的所有信息,而这些信息又是系统希望保留的。如删除一个接收机,会把厂家信息、点位信息也删除了


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
  • 1.任务概况利用GPS技术和水准测量技术,在已有加密重力资料、数字高程模型的基础上,通过对重力、地形数据及gps水准数据的处理,精化该市似大
  • 某市的基础控制网,因受城市建设、自然环境、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,测量标志不断损坏、减少。为了保证基础控制网的功能,该市决定对基础控制网进行维
  • 1)项目概况为满足×××工程的需求,拟进行三等水准测量。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选点埋石、外业水准观测、数据处理等。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
  • 某沿海港口在航道疏浚工程完成之后,委托某测绘单位实施航道水深测量,以检验疏浚是否达到15m的设计水深要求,有关情况如下:1.测量基准:2.测
  • 某测绘单位开展了沿海某岛屿的陆岛GPS联测及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,分级布设了若干GPSB、C级控制点,以及高程异常控制点(又称GPS水准
  • 1测区概况××地区气候宜人、四季分明,6、7、8月为雨季,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,年均温高达18℃以上,年内月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,冬季偶有
相关内容